很多年前 很多年后3


来源:南昌家教网 日期:2012-6-14

上课时,珺也来了,这让我异常激动,同样激动的还有我的学生。

课进展得很顺利,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也许是涉及到与父母有关的话题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有话可说。而这种状态在课文提到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时候达到了高潮,我趁着机会进行澄清。

在我看来,一方面即使是富有哲理的话那也仅仅是哲学家的一家之言,并不带有科学的普世性质,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哲学家的话语总是艰涩难懂的缘故,能让不同的人读出不一样的意思也就奠定其存在合理的基础。另一方面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的限制,他看到了长子具有财产继承权这一特定的事实,而在现代社会这一传统正在瓦解,所以现代人再看这样的话就具有时代局限性了。而学生们的断章取义恰又加重了这一局限。

很多孩子对这样的话感到愤愤不平,像是玷污了他们父爱的神圣性的,尤其是女孩子表现得尤为突出。

我虽然表面为课堂暂时失去控制感到焦虑,但内心里却暗暗惊喜,毕竟他们让我看到当下的孩子的情感并非像我想象中的那样糟糕。这样的结果恰好省去了杨老师对我所说的教学重点,去教孩子如何感恩父母。

不过,课堂上依旧还有一些麻木的面孔,他们好像并不为所动,庞一龙表现得最突出。

鉴于此,我把课文的主旨偏向“孩子应该学会积极的爱,而不是消极的爱”这一点上。而这一点恰恰是班上大多数独身子女的软肋所在。他们大多数时候只知道自己是个孩子,父母爱自己是天经地义的,如若父母的爱稍有减退,他们很快就有被抛弃的感觉。然而就像弗洛姆所阐述的那样,一味被动的接受,贪婪的获取,这是一种消极的爱。与此截然对立的是积极的爱,所谓积极的爱是懂得“爱别人”和“创造爱”,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而不是“我爱,因为我被别人爱”。

讲到这,我与他们分享了央视的一个公益广告。孩子的妈妈每晚为婆婆洗脚,幼小的孩子很快就学会了,当劳累一天的妈妈开门进屋时,孩子摇摇晃晃地把洗脚水端在胸前站在妈妈跟前,那一刻,所有的观众为之心动。虽然它的主旨是讲尊老爱幼,上一代人的行为是下一代人的榜样,但我想分享其中蕴藏的一面,那就是广告中的小孩无意识的行为恰好应和了弗洛姆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获得别人的爱,首先要懂得如何爱别人。

讲着讲着,我未能把住自己的情绪,不经意间谈起自己逝去的爷爷,讲爷爷如何用爱点缀我的童年,而我却来不及回报就……说着说着,眼泪忍不住簌簌往下掉。

台下,很多孩子偷偷抹着眼泪。课堂气氛一时变得异常压抑。角隅里的庞一龙神情黯然,离他不远的珺却面露惊讶的表情,不明真相一般望着我。

窗外响起了下课的铃声。

 

编辑者:南昌家教中心www.ncjjz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