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分之几”公开课


来源:南昌家教网 日期:2012-9-26

最近听了一节三年级的“认识几分之几”的公开课,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教学片段:

认识分数后,教师要求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涂色的方法表示这张纸的1/2。学生动手操作折纸、涂色。

师: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生A:我是沿较长的一边把这张纸对折,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还有谁与他的表示方法不一样吗?

生B:我的方法和他的差不多,只是对折的方法不一样。(同时出示作品)

生C:我是沿这张长方形纸的对角,把它对折平均分成2份,其中涂色的一份也表示1/2。

教师分别将这三种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贴在l的下面。

师:其他同学都同意这些意见吗?

生4: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想法。因为你让我们把这张纸的1/2涂上颜色,而这张纸有两面,所以,应把这张纸的一面全涂上颜色,才可以真正表示这张纸的1/2。

师:这……(始料未及的想法让教师一脸茫然)

思考:

这节课引发了我的思考。我觉得这位老师设置这个折长方形纸的练习的用意是好的,他的目的在于通过有趣的折纸活动,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兴趣中运用所学的认识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趣味练习中巩固学习的新知,出现教学片断中的尴尬问题也是她始料未及的。

教学片断中的“一张纸”指的是纸的正反两面,“一面纸”指的是纸的一面。“一张纸”包含“一面纸”,“一面纸”与“一张纸”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字的错误其意义确是不一样的,这样导致孩子理解出现争议,自是在所难免。其实,第四个小朋友能够力排众议,不唯师,不唯上,不唯书,积极开展自己的思考,并动手实践,最终大胆的勇敢地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这是一种胆识与智慧的体现,这是一种思考探索实践的结果,值得我们表扬和佩服。

现在学生的认知行为,思维方式等发生较大变化,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探索思考的欲求也越来越大;不仅如此,网络时代的来临,资料来源多渠道化,也让他们观察物体变得更敏锐、透彻,思考问题显得更加快捷、全面、成熟,这势必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对数学知识下定义,作出判断,以及在引导学生学习时,都要求用词准确恰当,科学合理,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偏差混淆,有一丝一毫的科学错误。比如,我们不能指着课桌、课本说“这是正方形”、“这是长方形”,不能把数位和计数单位相混淆等诸如此类容易引起争议的数学语言。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数学教学语言首先必须做到科学性。教师是凭借语言传递信息进行教学活动的,规范、准确无误的语言,是学生一切学习行动的指南,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路标;而缺乏准确性的数学语言引导,只会造成学生脱离思维的轨道,引起认知偏差,劳而无功,严重的会带来负面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强调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教师不是神?不是圣人,不可能完全的不出错。像这位老师的公开课绝对是细心准备的,每一个细节都考虑了又考虑,其教案的准备肯定也经过了教研组众位老师的共同探讨,集体的智慧成就了这份教案!课堂上出现这样的错误恐怕也是一时的紧张造成的!那如何来处理这样的问题呢?我认为这个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新课标(培优家教)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既然我们教师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那我们就不应该简简单单的以几句话去跳过,孩子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既然第四个孩子提出这样好的想法,那我们何不一起和孩子们去探索一下,何不表扬一下第4个孩子,教学本就是为了让孩子在探索实践中获得新知,花一点时间让孩子们探究,让孩子在疑问中探求新知,巩固新知,运用新知。当然我想这一点点的时间,不仅仅只让孩子获得了新知,同时也让孩子养成质疑的习惯----遇到自己认为不对的地方大胆的去质疑。当然了,我们不是单单的让孩子去质疑就行了,我们还要继续的引导下去,引导孩子寻求方法去解决质疑的问题,去探索下到底是他想的对,还是书本上老师说的对,最终让孩子养成思考、质疑、探索、解决的良好习惯!不仅如此,多元化的资料获取来源,也让我们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从网络上、图书馆里去获取知识,最终也让孩子掌握获得知识的方式。

错误何人不犯,但如何将错误变成一个探索的支撑点,通过这个支撑点,让孩子们学习到知识,培养到习惯,是我们老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能够不断正视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去引导孩子在自己教学出现问题中获得知识和能力,才是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编辑者:南昌家教中心www.ncjjzx.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