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贫困生资助成为贫困家庭负担


来源:南昌家教网 日期:2012-9-28

不要让贫困生资助成为贫困家庭负担

9月12日在河南洛阳当地媒体上公布的“宏志班”预录学生名单,连日来引发了公众的持续争论——当地不仅公示了名单,还“晒”出了50名预录学生的家庭详细地址、困难情况,这让不少人担心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据9月18日工人日报)

姑且先不论这个做法好不好,我就谈一谈目前我们班级遇到的一件事情:今年上半年我班报了一名贫困生,本学期开学初从邮局寄来书包给所报贫困生。本觉得这是好事儿,谁知道当天晚上家长就给班主任打电话质问是不是他家特别穷,没有钱购买书包。

有人肯定有疑问是不是这个孩子并非贫困生,经过我们调查发现,该生家庭确实困难,但该生和家长都特别爱面子,学生在学校收到书包觉得丢了面子,回家就与父母发生了争执,于是就出现了给班主任打电话质问的一幕。

试想一下,一个小小书包由邮局寄来,教师当众发给学生,都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剧烈反抗,好心变成了坏事。那些被媒体公布了详细情况的河南洛阳的学生和家长们会作何感想?他们是不是也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把社会的好心捐助当成了嘲笑他们的靶子?

制定政策关注和帮助贫困生确实是需要的,但在关注和帮助的过程中是不是应该更为关注贫困家庭早已经支离破碎的自尊心呢?究竟是不是一定需要这样大张旗鼓的公示才能杜绝弄虚作假呢?这些都值得援助单位和整个社会思考。

俗话说:穷要穷的有志气。这句话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正是很多贫困家庭用以教育孩子的口头禅。深受这种教育的孩子更为关注自己的自尊和别人的眼光。大张旗鼓的公布,会引起了无数人的目光,会让一个贫困学生无所遁形,赤裸裸的暴露在阳光下,会让他们走到哪里都看到同情的目光。事实上,贫困孩子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社会必须给予的尊重。

因此,援助单位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用一种更为缓和的方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让他们在受到物质帮助的同时获取更为需要的精神帮助。我建议是否可以通过在夜深人静时,采取不带媒体直接上门拜访的方式来赠送慰问款和慰问品。

当然,针对公众担忧的公平问题,我觉得其实不必太过于担忧,完全可以组织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员充当义务监督员,通过实地走访、深入家庭等等方式监督。

编辑者:南昌家教中心www.ncjjzx.net)